浅析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涵义
明眼人一望便知,作为亚文化的企业文化也应当包含以上这五点内容,但事实上它们还远没有被落实。在我们目前见到的企业文化中,强调的内容不外乎民族精神、团队精神、敬业精神、人性化、人情味等等,可是这些动作又很少能见效,以至于不少人开始嫌怪企业文化是狗皮膏药,其实这是皮相之见。一个人加盟企业,其基本目的是解决个人生存问题,然后他才会考虑前途发展、人生成就等问题。当许多个体加入到同一个企业时,他们是各怀目的去做同一件事,众多想法、众多目标在企业活动中如何统一起来,是企业管理者的首要课题。于是企业文化开始从塑造世界观入手,这是对的,但他们经常忘记了职员和企业的利益是交集关系这个关键点,宣扬企业的利益就是员工的利益,忽略了两者之间存在利益差异性,使得员工以为企业是在唱高调,是在把他们当傻瓜看待。员工一旦形成了这样的事前认识,势必对诸如升旗、出操、喊口号这类管理训练打从心底里厌烦,其结果是不仅达不到企业文化的初衷,还败坏了管理的口味。许多企业大都把企业文化交由人力资源或公关部门办理,这就内定了企业文化注定只能“跑龙套”的命运,显然不足以成事。办内刊出报栏搞晚会的确能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但这只是感性的,没有理性的支持,欢快的热度维持不料多久。要想使企业文化发挥作用,必须真正重视员工的尊严,必须在企业内部保持流畅的信息度,必须设法让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必须让沟通成为企业的主旋律,必须对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进行动态维护和及时调整。这些内容办到了,企业才大有希望。
不论什么样的企业,最终都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前提是必须使企业能够赢利,也就是企业必须能够持续性地良性发展。从市场开放至今,如何把企业做好、做大,如何让企业长盛不衰,就成了众多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魂牵梦萦的问题。纵观中国的大小企业和公司,别说打造百余年“老字号”,就是能顺顺当当走过10-的也少之又少。造成这样的原因是诸多方面的,比如国家政策性的调整、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和人才溃乏等,都可能导致企业的失败。但是,导致企业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历来被众多企业家所忽视的原因,那便是没有很好地经营企业文化,从而导致企业文化停滞不前,阻碍了企业的长远性发展。在管理学中,有个“木桶原理”,一个企业就好比一只木桶,这只木桶是由许多小木条做成的。这只木桶能盛多少水,最终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高度,而不在于你最长的木板的长度。在许多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中,企业文化也恰恰就成了这块最短的木板。什么是企业文化伟大的管理学家德鲁克有句名言:“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还应是一种‘文化’,他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会和语言。”许多企业究其失败的原因,也就是忽视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像人一样,有自己特有的性格、风情和生存理念,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就像一个没有个性的人,别人不会注意它,自己也不会有什么惊人之举。曾赫赫有名的“爱多VCD”制造商,就是因为在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没有对企业文化引起重视,导致企业文化严重颓废而最终导致了企业的破产。像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失败企业还大大存在于不同的领域。在广东、福建一带的企业,由于经验比较丰富,它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重视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为一个领导,正向的影响能力不是强迫别人去做,而是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你对愿景的设想。仅仅培训,催生不了领导力《中外管理》:在您看来,面对国际竞争环境,中国企业在培养领导力方面是否犯了一些可怕甚至是致命的错误?李建志:确实有,但我更愿意称之为不足。中国企业往往只重视培训这个阶段,比如说两周或是一个月的培训,结束之后却没有后续工作。但是,一个企业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培养一个领导的话,这几周的培训是起不了作用的,而后续的工作更为重要。比如:定期将他们组织起来做一些回顾,看他们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这些理论,领导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和改善。这需要一种企业文化,它能创造这种学习和实践的环境。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说:什么样的组织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环境中能够成功——学习型组织。为什么呢?因为学习型组织意味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和反思。如果中国企业在培训的设计中有这种连续性的思维方式,就能在领导力培养上有所收获。再有一点就是,在企业里参加培训的人,往往不是一把手。这些人常常觉得:培训之后最欠缺的,是一把手对他们的支持。我们都知道,一把手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高级经理人领导力的发展。而这,又涉及到企业文化。有什么文化,就有什么领导人《中外管理》: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领导人文化,那塑造您所说的这种学习文化,需要领导人具备一种什么样的态度?究竟两者谁是第一推动力?李建志:譬如说开放的态度,对创新接受的态度。这里的创新当然也包括管理的创新。而其实,领导者的态度是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可以说,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什么样的领导者。在一个开放的企业文化中,组织里的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领导者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这些都是正向的态度。相反,局限于眼前而不能接受新鲜的事物,就是非常负面的态度。
由于每个成长阶段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环境均有不同,因此,不同阶段的企业对文化的诉求也有不同,甚至是同一发展阶段下的企业,由于发展方式、路径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文化需求。因此,这就需要对成长阶段以及文化诉求进行梳理: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文化特点十分明显,文化建设方法也有所侧重。初创期的企业文化,主要是为刚刚创立的企业树立一面精神旗帜,这个时候企业一把手的价值取向和认知最为重要;通过并购重组谋求发展的企业,关键需要考虑的就是并购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处理;通过纵向集团化发展的企业则关键要建一个可以“一主多元”的集团文化;而对于按市场需求进行单体发展的企业而言,可能就要着重关注企业文化的更新和提升;对于步入成熟期的企业而言,如何基业长青是首要考虑的问题,那么从文化建设提升到文化管理则成为必然;而对于衰退-转型期的企业来说,需要把原来的死胡同变为弯路口,那也需要文化的引导,这个文化将主要是根据企业战略转型而做出的文化重构。二、“变通”成长的文化系统从上图的企业发展分期以及文化建设特点和方法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文化应当是一个由文化雏形——文化建设——文化培育——文化变革四阶段组成的闭环文化系统,这个系统是生态的、可成长的。文化雏形阶段的关键是把企业文化做成种花而不是移花。尽管这个阶段的文化理念只是初具规模或者说只是领导人的个人意志,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企业文化一定要是企业领导人立足于企业自身特点提及的,任何“洋为中用”、“拿来一用”的做法在此都不可取。文化雏形阶段,要求的是“根正苗红”且扎根深植。
关键词:浅析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东西方企业文化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