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欢迎的企业文化的生命力 战略化企业文化落地
这种情况在今天的北大、清华等校尤为明显,数典忘祖莫甚于此,也莫过于此时。在香港《远东经济评论》6月10日一期中《意义重大的思想》一文,作者为该刊总编迈克尔,他在文中举引英国当代哲学家克拉克认为西方自由市场原理源于《道德经》:虽然在进入工业时代的时候中国可能是落后于欧洲了,但是中国对现代的欧洲经济思想的贡献是巨大的。在一个较早的时代,当欧洲处于启蒙运动的痛苦分娩中的时候,摆脱了几个世纪中央集权官僚统治的中国被认为是比较开明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思想是在中国人理论的帮助下,由十八世纪中叶的耶苏传教士得出的。人们把创立现代自由市场经济原理归功于伟大的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而一位医生出身的法国哲学家的名气相对比较小,他在凡尔赛朝廷统治时期担任贵族家庭教师的时候使斯密得到启发。是弗朗索瓦·魁奈于1758年杜撰了自由放任一词。他属于称为自然法则政治论者的一个知识分子集团。他们认为,政府政策不应干涉经济自然法则的运行。据当代英国哲学家约翰·詹姆士·克拉克说,这些思想的来源是《道德经》–被认为是中国半神话性的哲学家老子所著的道教基本经文。给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到中国旅行的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高度的组织性、政府的很少干预,以及这一结合所产生的范围广泛的经济自由和高效率。他们的中国东道主对他们说,这种状态接近于老子的无为理想:按照这一思想,明智的统治者懂得,治国的最佳途径是不干预。道教主张无为而治。对于在努力摆脱封建主义最后遗痕的欧洲人来说,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相对先进性是很吸引人的。魁奈的如醉如痴使他在当时被称为欧洲的孔夫子。法国人把无为这一概念翻译成laissez-faire。
首先要认识到,企业中虽然有许多人,但就其身份讲只有三个“人”;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这三者人数不同,地位和作用也不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内部的主要关系。处理好这三者关系需要遵循20字的基本原则:各就各位,各行其道,各尽其责,各得其所,有机整体。第二个要点,要抓住企业、社会、消费者三者一致性。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是一个谋求利润的单位。就全社会的角度看,它的经济效率也必须在有利于社会的前提下获得。从企业自身看,它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广大消费者对它的信任。因此,企业所追求的必须是企业、社会、消费者三者利益的一致,必须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一致。许多名牌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例如海尔的口号是“真诚到永远”,长虹的“以产业报国为已任”,TCL的“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等等都属于这一类的理念。第三个要点,坚持实和虚的一致性,注意虚实之间的良性循环。一方面要善于从企业的实际中造就和升华出企业文化;一方面也要善于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离开企业的发展搞企业文化,既没有源泉,也没有实际的意义。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现实的社会,很多老板可能是由于太现实了,只顾自己在事业上的成就,而忽略了员工在企业的成功,我认为有必要与企业的领导人探讨一下:企业和个人成功的同时。一定不要忽略员工的成功。因为只有员工的成功才能创造出企业的成功,只有员工的长期成功,企业的成功才能长久。如果没有员工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那么,企业也就不会有上佳的表现。企业的任何成功都是建立在员工工作中的点滴成功积累起来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瞬间成功,而是员工长期的工作的成功。因此,总裁或企业的领导人有必要与员工一起成功,领导人与员工一起成功,成功的不只是给员工带来经济上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为员工搭建在企业有限资源的前提条件的个人成长平台。例如,联想的柳传志给郭为和杨元庆搭建的舞台就是很好的例子。当然,也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具备联想的实力和平台,也并不是每个企业的领导人都能象联想的柳传志一样有眼界、有胸怀、有魄力和培养下属的耐心和勇气。说这话并不是要求每一位企业领导人都象柳传志一样的去培养员工与自己一起成功,只是想借此提醒企业领导人,在自己成功的同时一定要着眼于企业长远成功。只有着眼于企业长久发展的企业和领导人,才有可能与员工一起成功,除此之外,别无它选。企业的成功光靠一个领导者是很难成功的,靠的团队的成功。而团队的成功靠的是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念,同心协力下的团队成功。凝聚团队的是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一门高深管理艺术。企业文化不但注重发掘职工体能、智力资源的开发。更注重于人的因素和人的建设,绝不是片面的。要学习和善于运用企业文化。将其融入到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并发挥企业文化的特色和优势,积极为员工营造广阔的思维空间、良好的工作空间、温馨的生活空间,创造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发展机遇,并通过不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企业文化建设适应现代化管理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使企业、领导人和员工一起逐步走向成功!企业在市场上的成功只有保持在可持续的情况下,才是有实际意义的。
什么是执行型企业文化?执行型企业文化,简而言之,就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目标的文化。从这个定义出发,可以衍生出3个子命题:1、可实现的企业目标可实现的企业目标,即是说企业战略目标的制订应该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符合投资者及广大员工的利益,并充分考虑到了企业现有资源的限制,因而通过全员的努力是可以达到的。可以实现的企业目标是建立执行型企业文化的前提,如何制订出可实现的企业目标是建立执行型企业文化的关键。2、企业目标的实现方法企业目标的实现方法是连接企业现状和可实现的企业目标之间的桥梁,它的表现形式是一系列的决策和行动。通过激发全体员工的智慧、热情和劳动,有步骤和可测量地一步一步向既定目标逼近,并最终达到这个目标。企业目标的实现方法,就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体制,以及运动于这个机制内的各种资源–人力、资金、时间、物料等等。企业目标的实现方法是建立执行型企业文化的核心。3、实现既定目标的文化实现既定目标的文化是公司全员在制订可实现的企业目标和实现既定企业目标的过程中,逐步沉淀和积累并被大家认可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规则。制度和规定并不是企业文化,只算是企业文化的产物。文化应该是侵润到每个人心血液中,时时刻刻能发生作用的东西,这里面既有经验的成分,也有习惯的成分,没有足够的经验,没有形成习惯,也谈不上文化。因此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灵魂。为什么要建立执行型企业文化?任何组织都是有目标的生命体,而执行型的企业不过是目标明确而且能够不断在市场上实现目标的生命体而已。为什么要建立执行型企业文化?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让企业能够不断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在市场上成功的一个结果是:企业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可以掌控的资源也越来越多,因而企业越做越大;但把企业规模做大并非建立执行型企业文化的目标,而只能算是建立这个文化的一个可能结果,建立执行型企业文化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为了让企业保持健康的运行机制,这是需要特别说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