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高效的企业文化中国化
在21世纪,持续的竞争优势将更多地出自于流程技术,而不是新产品技术。——莱斯特.瑟罗,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如果你总是做同样的事情,你将总是得到同样的回报。——玛丽.戴维斯,联邦捷运财务顾问公司“设计1994”小组成员流程管理就是将更好的工作构想制度化。——汤姆.达文波特,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学习……除非我们阻碍,否则它是会贯穿于生命始终的。因此,组织需要自觉地成为学习型的组织,在那里,转变是一种机遇,人们在工作中成长。——查尔斯.汉迪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过程,该过程有必要使事物不断运动。当你运动时更容易获得改变。你静止地站着时是无法实现改变。——彼德.韦伯尔我们把公司、产品和其内部的文化看作一个连续体。我们越是依照梦想、使命和价值观行事,我们就越能取得财务上的成功。——格雷格.斯代田普尔,Odwalla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高层管理的基本作用是创造一个人们能够理解和评价和我们经营方式的内部环境。我们的工作是创造和破坏——支持个人创造性的同时打破官僚作风和冷嘲热讽。——德西蒙3M没有给人们提供职位,是客户给人们提供的。如果你从你如何能够为客户服务的角度考虑你的表现,那么你的努力将更好地支持公司的目标,而组织也将更有活力,更需要你。——艾尔顿.阿登人们能理解所听到的10%,所看到的20%,所做的80%。人们学会开车是在我们必须开车时,而不是从驾驶班中学习。——巴基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人们都认为存储知识可以获取力量。如今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想法。当今社会,最有力量的人将是那些通过与别人共享他们所拥有的或他们所能了解的知识而成为知识源泉的人。——罗伯特.巴克曼,巴克曼国际试验室总裁和CEO为获得下属的力量、奉献和创造力,这些管理者正用一个围绕目标、过程和人建立的更加软性的、更有机的模型,来取代“M”型硬变战略-结构-系统范式,把重点从资本的配置转向对知识的管理和学习,以此作为主要的战略任务。
中庸之道在现代社会通常被理解为“不左不右而取其中”,事实上这并不是中庸之道的本意。朱熹曾经说过:无一事不合理,才是中庸。中庸主义事实上就是合理主义,而且是大家都达到合理的状态,即在一个系统中,没有不合理的才是中庸。这也就是西方管理思想中的“帕累托最优”原理,即在某个状态下,不存在使一个变量变优而使其他变量变糟的情况。
企业文化建设正日益受到重视,这是可喜的现象。企业文化建设也存在不少误区,最典型的莫过于政治化、官场化、庸俗化、形式化,简而言之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四化”。这“四化”可不是四个现代化,虽然不一定是主流,但如果泛滥起来,后果也会相当可怕。请看,这样的企业文化可怕不可怕:一、企业文化建设政治化最典型的做法莫过于突出政治口号,远离企业实际,满足地方首长政绩需要,打造所谓当地的样板企业。这类企业多以领导参观为荣,企业的成就展或宣传册,充斥领导人的照片,而少员工的身影。不该上的项目,只要领导说话,照上;不应该安排的人员,只要领导暗示,没有岗位都要增设一个岗位。还美其名曰可以发挥公关作用。二、企业文化建设官场化企业内部广设处长、科长,等级森严,企业主要负责人分成一号、二号,秩序不容颠倒。讨论会上,不分对错,先比谁的官职大小。审批签字,梯级呈报,不小心搞错了先后,就有可能前途不保。上级在下级面前,总是颐指气使,而下级在上级面前,则只能点头哈腰。有的企业甚至对下属见了领导如何打招呼都有详尽的规定。“官职”在这类企业成了最重要的奖励筹码。三、企业文化建设庸俗化潜规则盛行,阿谀奉承成风,老板似皇上,主管如大臣,制度成摆设,人情大于法。部门是山头,干活分宗派。开会时一团和气,背地里暗中较劲。打小报告吃香,说实话者遭殃。早上神前祈祷,晚上男盗女娼。员工受伤,医药费锱铢必较;行贿官方,大信封鼓鼓囊囊。不在市场拓展上用力,总在偷税漏税上用计。四、企业文化建设形式化明明企业只有三年的历史,也要考据出三千年的文化。找人设计一个符号,就成了企业图腾,你是日出东方,那我就是月印河上。说到企业的使命通篇都是空洞的想象,讲到对员工的要求,尽是道德楷模的幻象,与企业实际完全两样。
企业的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企业的管理制度。第三种“精神现象说”。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它是以价值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精神、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企业全体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这种提法把精神文化提高到更高的角度,企业文化就是一种精神现象。第四种“群体意识说”。这种学说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群体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群体意识及行为方式。所谓群体意识,是指员工所共有的认识、情绪情感、意志及性格风貌。第五种“五因素说”美国的迪尔和肯尼迪在《公司文化》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由五个因素组成的系统,其中,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和文化网络,是它的四个必要的因素,而企业环境则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又一最大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解释,看起来是杂乱无章,但是由此判断只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其余皆是错误观点却很难办到。由于是站的角度不同,概括的方式不同,得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第一种“总和说”描述了企业文化的范围,第二种“同心圆说”是概括了企业文化的组成,第三种“精神现象说”是重点突出企业文化的核心,第四种“群体意识说”指出员工是企业文化的载体,第五种“五因素说”则是形成企业文化的环境和要素。尽管在文字描述上各有不同,在层次划分上各抒己见,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共同表达出企业文化的重要标志或者核心就是企业价值观。看待一个企业文化的成功与失败,它的“优”“劣”“有”“无”就是要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所体现于企业成员所共有的行为方式、信仰和价值观。定义上的混乱和涵盖面过广,使管理者虽然要全力以赴的发展企业文化,但是很多管理者,甚至是企业文化的推广者实际对于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形成认识不足,以点盖面,走入一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