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渠道首页
  2. 投稿

如何通过文案,把1元1根的香蕉,卖到10元1根? 这6种思维,学会了你就打败了95%文案!值得你天天读一遍

如何通过文案,把1元1根的香蕉,卖到10元1根?

很多广告的失败在于一厢情愿地自我表白,但是消费者从来都不关心你,他们只关心自己。

——德鲁·埃里克·惠特曼

上周新认识了几个小伙伴,都对营销有兴趣,于是发了一个作业给大家。

▼原图是某超市为香蕉写的文案,我隐去了

想想方框里应该填什么?

才能打动消费者传播

结果,小伙伴想的不可谓不有趣,比如:

但是大家的套路过于单一,暗示往往不离脐下三寸,方向总是涉及男欢女爱。(可见某套儿营销余毒不浅。)

其实,如果想吸引人的注意并分享,首先在于信息的新奇性,这可以分解为四个方面:

1.反差:打破消费者预期

比如消费者认为成串的香蕉理应卖得更贵,单个的香蕉应该便宜。那么我们打破这种预期,做个最简单的。

或者如雷老板说的,把“今日特价”变化一下,来个反差

2.绑定知名信息

知名企业、知名人士、知名事件。比如:

我们所谓的追热点,其实就是追知名事件。

3.好奇心:打开知识的缺口

当我们感到自己的知识出现缺口时,好奇心就产生了,我们对未知的信息也就有了兴趣。比如:

4.定位的原则:第一、唯一、最

为了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占有一席之地,有效的做法是占据第一、最XX、唯一。比如

信息的新奇性是基础,也是原则,但光新奇还不足以打动人。

我们的文案打动消费者,驱动他们采取行动,往往是因为我们的表达触动了他们的需求痛点,引燃了他们传播的欲望。

那么,消费者有哪些需求呢?

我们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顺着7个层次依次去寻找。

一,生理需求

呼吸、食物、睡眠、水和性。

最容易发力的当然是最后一项啦,很多所谓的“内涵”段子就是这个路数。比如:

二,安全需求

涉及人身安全和健康安全的信息,总是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比如:

三,社交的需求

亲情友情爱情关爱等社交,意味着为物赋予情感。

比如:我们把篮子里单独的香蕉,想象成孤独的人

再比如:超市的“官方信息”

四,尊重的需求

攀比和炫耀的关键在于制造落差,身份的落差、知识的落差、颜值的落差、财富的落差……都会让人产生炫耀的冲动。比如:

我们可以把筐内的香蕉想象成上海车牌拍卖、或者北京车牌摇号的幸运儿,外面那些则是没有牌照的。

或者相比于左边的“人山人海”,右边的是“VIP通道”

五,求知的需求

求知的需求往往要同前面提到的,好奇心的缺口理论联系在一起。比如:

为什么想自杀不要买香蕉?

香蕉中含一种物质,可以影响人的情绪,这种物质低的人,容易抑郁、酗酒、冲动甚至自杀。

吃香蕉,能够让这种物质更充分,因而情绪更加稳定,避免自杀等倾向。

六,审美的需求

文字的审美可能非常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审美的提升了吧。比如:

结合张爱玲的名言,强调单个的香蕉也是“新鲜”的。

七,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需求

洞察一类消费者的心思,帮助他们表达自我。比如:

帮助年轻、个性、不合群的消费者发声。

帮助大龄剩男剩女发声

凡是沾“活”、“你”、“我”这类字眼的,往往都是这个路数。

比如:活出你的伟大!活成我想要的样子!太不巧,这就是我!自律给我自由!

……

ok,马斯洛的7种需求层次就说到这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特别是在动笔写文案之前,好好想想你的产品与消费者的哪些需求相关。然后在表达中好好利用这个点。这比我们天马行空的创造要好得多。

这6种思维,学会了你就打败了95%文案!值得你天天读一遍

有的人做了3,5年的文案,还是小白一个。而有的人短短1,2年的时间,却可以成为文案高手。

为什么?

我总结了一下:第一种人是感觉驱动行动,而后一种则是思维驱动行动!

什么是感觉驱动行动?

可能平时也努力学习,甚至花钱报名各种文案课程,看到别人写的好文案总是羡慕不已。

当自己自己拿笔时,就变得毫无头绪,写文案完全凭感觉,碰运气。

你要问他为什么没有头绪,他甚至会告诉你:“没有灵感”(ps:拜托,写文案又不是写歌,要啥灵感)

写10篇文案,可能真正能用的也就1-2篇。

时间久了,老是得不到肯定,也就没有信心了。

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那什么又是思维驱动行动呢?

凡是都喜欢琢磨,看见别人写的好文案,首先不是羡慕,而是钻研对方背后的思考逻辑,然后总结成自己的思维方法论;

再用自己总结方法论去指导行动,写10篇文案,会有8,9篇都是精品。

时间久了,总结方法论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串成了一条“线”。

从这条“线”的一端提溜起来,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原来自己之前总结的所有方法论都拴在了上面。

无形之中,一套完整的系统思维竟然跃然纸上。

每次写文案的时候,这条线就会浮现脑海中,灵感就像泉涌一般往外冒。

“文案高手”诞生了!

你是属于哪一种?

如果不幸你属于第一种,那么下面我要和你说对你很重要!

我将告诉你,文案高手们写文案的时候,最常使用的6大思维模式。

等你写完文案的时候,不妨对照自检,坚持几次,你会发现,你离高手的门槛又近了一步!

你准备好笔了吗,现在开始。

思维1

用户不会关心你的产品,只关心产品对他的好处是什么

很多新手写文案都会犯这样的错误。

喜欢自我陶醉,把自己的产品优势像是列清单一样,一条一条写出来,生怕漏了哪一条。

可是,你写的再好,措辞再优美,也打动不了用户。

因为用户只关心自己,他买你的产品能获得什么好处。

所以,你要写好处,而不是写优势(卖点)。

举例:你是卖耳机的。

卖点是立体效果好。

只写优势会这样干:

写好处的话不妨这样:

举例:你是卖减肥茶的。

卖点是:轻松瘦身

只写优势会这样干:

写好处的话不妨这样:

看看你的文案,用户看了,会立马感受到给他带来的明显好处吗?

思维2

简单的产品复杂说,复杂的产品简单说

这个思维很重要,之前讲同质化卖点的时候专门提到了这个

我把卖点分成三种:功能卖点,心理卖点,价值观卖点。

什么是简单的产品,什么又是复杂的产品呢?

简单的产品不是指的功能单一,而是卖点高度同质化的产品,比如大米,衣服,桌子等。

反过来就是复杂的产品,比如软件,课程,保健饮料等。

从上面的图不难看出,当我们给简单的产品写卖点文案的时候,可以复杂来写。

比如大米。

就不能直接写:做饭好吃,好香。

而要复杂化,比如写做饭的过程:

把米洗净,放入电饭煲,注入适量清水,盖下盖子,按下电源,每一粒米的蜕变之旅就从这里开始了!

没过一会,饭好了,拔下电源,轻轻揭开盖子,一股自然清香的仙气从锅里冲向你的鼻腔,划过你的面颊,放佛刚刚敷过面膜一般清爽。

仙气散去,一颗颗晶莹剔透、圆润饱满的米粒渐入眼帘,挖一勺放在嘴里,嚼一嚼,舌尖香甜,口感酥软,不要菜,也能吃上一大碗。

这个时候,用户会自己觉得大米做的饭真香!

反过来如果是复杂的产品,就要用最短的文字把产品说清楚,降低用户的理解成本。

比如智能机顶盒。

卖点是:可以连接电视,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这样直接陈述卖点就完了,用户根本理解不了。

这个时候就要简单化,怎么说呢?

是不是一下就清晰许多了?

思维3

把卖点文案定位成解决型,而非预防型

举个例子,假如你是卖面膜的,现在有下面卖点供你选你选择:

A、保湿

B、预防衰老

你会怎么选?

如果你选择A,恭喜你,答对了!

为什么不选择B呢?

因为B是预防型文案,而A是解决型文案!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为了预防做出某种行动的欲望远远低于立马解决某个问题。

如果还不明白,我再举个例子:

你肯定知道吸烟是有害的,而且任何一包烟包装上面都会印上这几个字。

但是烟民们会为了这几个字去戒烟吗?

不会,为什么?

因为这是一种预防型的文案,既然是预防,那么危害肯定不是现在,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或许危害压根不会发生。

人的侥幸心理会抵消做出改变的欲望,所以不会戒烟。

但是一旦被确诊发病,当医生告诉他要戒烟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戒掉。

为什么?

这个时候就从预防问题转变成解决一个问题了,人的行动欲望会大大增加。

再比如你是卖保健品的,定位卖点的时候不要写:

而要写:

所以,我们在定位卖点文案的时候,切记一定要定位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让用户立马行动。

你明白了吗?

思维4

好的文案一定是应景的,符合当前用户所处环境的语境

好的文案感觉就像是和你用户在面对面的沟通。

既然是沟通,就一定要符合当前所处的沟通环境。

举个例子:

你在上班的时候,我和你聊最近哪一部电影很好看,肯定会引起你的反感

又或者

你在追剧,正要到高潮的时候,突然给你插播一段广告,你肯定有摔电视的冲动。

为什么?

因为和当前的沟通环境不协调,所以你会不自然的抵触。

现在想一想:

为什么你会讨厌朋友圈里面发广告的行为?

其实很简单,你刷朋友圈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朋友的动态,而不是看广告。

所以,这个时候出现广告,你会认为“了解朋友动态的权力”被无情的剥夺了,厌烦是自然的。

那么怎么样在朋友圈发广告,别人不会拉黑你呢?

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你的广告信息融入到个人动态中去,而非暴力刷屏!

那么文案应景具体要怎么做呢?

跟用户处在当前环境中正在发生的行为结合起来!

不明白的对话,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商场电影院广告:

ps:商场里面,用户肯定都是在逛街,如买衣服,吃饭等。

公交上的广告:

ps:想一想,你上了公交车最喜欢干的事情是什么?

公交站点广告:

ps:这个就更简单了,车站当然就是等车了。

电梯广告:

ps:小区里面最常见的用户行为当然是聊天拉家常了

是不是很应景?

融入用户身处的环境,用户才不会感觉突兀。

你明白了吗?

思维5

刚需产品解决信任,非刚需产品解决动机

什么是刚需产品?

大米,衣服,水等,一定是和你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

什么是非刚需产品?

汽车,护肤品,游戏等,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有了会变得更好。

刚需的产品首先应该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别人要选择你?

非刚需的产品更多的会思考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要购买产品?

以大米举例:

大米是天天都要吃的,那为什么要选择你呢?

这就是信任的问题。

因为好吃?

太泛了,凭什么相信你说的?

接下来你就要想:怎么说才能让用户相信我的大米更好吃呢?

把过程具体化,让用户相信你!可以参考上面关于大米的文案。

但是如果换成面膜就不一样了。

面膜是非刚需产品,可有可无的,所以,首先你要想的是怎么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

这就是动机的问题。

为什么要买面膜呢?

可以让皮肤变得更好。

为什么要让皮肤变得更好呢?

因为可以增加自信,吸引男孩子的注意。

为什么要增加自信,获得男孩子注意呢?

因为成就感可以愉悦自己,收获幸福的爱情。

看到了吗?

每一次的提问都是动机的延伸思考,总有一条是可以打动你的用户,让他燃起购买欲望的。

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只解决信任或者动机就可以了,只是侧重于某方面,侧重动机,不代表信任就不重要了,反之亦然!

思维6

说服的最高境界不是“劝说”,而是“引导”

如果前面的思维是一颗颗“重磅炸弹”,那么这个思维可以称得上是“核武器”。

这也是很多文案工作很多年,却始终克服不了的“陷阱”。

想要理解这个思维,首先你要明白的是:

人都是相信自己的判断的!

你和古代人说地球是圆的没用,说得越多,你会被当成“恶魔”

但是,你告诉他们:为什么朝着大海望去,先看到的是船的桅杆,然后慢慢才能看见船体?

他们就会在心中告诉自己:原来之前想错了!

第一种就是“劝说”,用户会本能排斥!

第二种就是“引导”,让用户自己思考,改变想法,他不得不信,因为结论是他自己判断的,不能否定自己。

再举个例子:

你是卖车子的,卖点是坐着很舒适,你要怎么告诉你的用户?

劝说式文案:

引导式文案:

看出区别了吗?

结语

每一种思维都是文案新手的你最容易掉入的“坑”,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把你从“漩涡”中拉上来,至少少走3年的弯路。

这6种思维值得你抄写在纸条上,每天睡觉前拿出来读一下,因为它会帮助你直接走向“文案高手”超车道!

文?/?何杨,微信:heyang50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62473927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