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渠道首页
  2. 投稿

中国互联网20年红利见顶,大收割时代到来 七夕特供:盘点中国互联网十大“爱情事故”

中国互联网20年红利见顶,大收割时代到来

来源:虎嗅网 文/虫二

当马云在云栖大会借Beyond经典一展歌喉时,粉丝高喊“爸爸我爱你”的痴迷癫狂令人震惊。中国互联网20年造就了植根于潜意识深处的认同和狂热。

它所带来的自我心理暗示,就像《华尔街之狼》中小李子的自嗨:

要表现得像一个现成的高富帅,你就会变成真的高富帅;

要表现得你有无敌的信心,这样人们自然会对你有信心;

要表现得你有无与伦比的经验,这样人们才会听信你的意见;

要表现得像是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人,这样你最终会和我一样取得成功。

中国互联网为什么总能击败美国老师?

梅姐救不活的雅虎没落了,但它在中国投资的公司成功了;eBay做死了易趣中国,亚马逊与乐视传出绯闻,而阿里和京东都成功了;携程吞并Expedia的中国据点艺龙;Uber烧了10亿美元后把中国业务交给了滴滴;再加上把谷歌逼到香港的百度,顶住Facebook和Twitter的微博、微信,以及把YouTube拒之门外的优酷、爱奇艺们,让Symantec和McAfee难受的360免费杀毒……

总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使了什么手段,中国互联网公司手下的美国败将已然不少。这是事实!

但胜利的理由未必值得兴奋!

你可以说中国市场足够大,足够特殊,足以发挥互联网产业的价值转移优势,但真正的因素无非是中国公司更大胆、更敢于违背经济规律做事而已。

从支付宝开始,中国公司一窝蜂做支付,拿到支付甚至征信牌照的公司不在少数,中国网民需要这么多支付工具?

最初,支付只是电商平台的一种壁垒保障。以支付宝为例,它与银行的交易成本是固定的,但为了迅速撬动需求,费率一直是随竞争动态调整,B端随着淘宝和天猫站稳脚跟,费率企稳在6‰的水平,C端逐渐收紧,直到最近终结免费提现。

时至今日,躺在用户惯性上的蚂蚁金服就有了转嫁成本的能力,而它捆绑了账户体系的沉淀资金却留存下来,为后来的衍生金融场景做好了铺垫,甚至可以拿银行祭旗了。

相比之下,美国公司做支付,就只是做工具,较少触及合作方和友商的利益。

比如Apple pay不做账户体系,不沉淀资金,不做资金清算,只专注便利性整合,不烧钱,不秀情怀,这份淡定在中国互联网支付公司眼中不啻傻瓜。

从eBay分拆出来的paypal主要依赖高昂费率生存,既没兴趣沉淀资金,也不想挑战银行;拉卡拉的美国老师Square也仅是提供程序性、功能性的便利,比如银行按月结算,它是按日结算,而没有社区O2O之类的雄心壮志。

中国公司为交易流水、想象空间或OTT式的越顶截流而疯狂,美国公司普遍致力于社会成本更低的非颠覆式功能创新。

再说滴滴,很多人震惊于它的大笔补贴,一是因为Uber在美国都没有这种魄力,二是腹诽这是不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Uber在美国与Lyft掐得最激烈时,会不定期调价,比如年初在北美100个城市降价10%-45%左右,就是为了抑制Lyft的新一轮融资,但Uber很少用现金补贴司机,只是减少抽成而已,倒是个别小城市如佛罗里达的Altamonte Springs,唯恐Uber运力离场损害当地经济,愿意倒贴50万美元的补助。

在更高烧的中国市场,Uber入乡随俗的烧了10亿美元后,TK还是把这个恶性竞争市场还给了滴滴,转而用控股的方式隐身幕后。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拥有全球市场+海外盈利的Uber要比滴滴更有烧钱的资本,补贴本身既谈不上什么技术含量,赔钱买量也算不上什么业绩,顶多是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商业选择而已。

滴滴吞并优步中国后始终没有把那些“生而骄傲”的年轻人合并到自己的体系中,自然是很清楚这一点。

长期以来,中国互联网公司只培养两种创始人:一种是刘邦,另一类是项羽。

当年秦始皇出巡,仪从烜赫。

刘邦的反应是:大丈夫当如是也!

项羽则是睥睨和不屑:彼可取而代之!

前者见猎心喜,后者蔑视权威,可说是创业者的精神鼻祖。

所以中国互联网公司烧了多少情怀,就会收回多少利润作为补偿,它追求的不过是边际成本下降后的规模效应,是一统天下后的唯我独尊,他们变得比自己誓言颠覆的对手更贪婪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公司为什么醉心做智能手机?

Q:因为有基于摩尔定律的延时放量盈利模式?

A:当然不是,苹果和三星利润超过全行业的事实早就否定了这一点。

Q:因为低价或免费硬件可以由增值服务来回补?

A: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国内手机厂商完全做到这一点。

Q:因为有机会在发布会上效法乔布斯,表演情怀单口相声?

A:这个真有人做到了。前两天上海就有一场表演。

真正原因无非是因为智能手机是可以控制友商和用户的移动入口,方便夹带私货、予取予求而已,所以手机上量之后,马上要做黄页,做内容,做支付,做社交,绑定用户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做这些早有替代品的冗余创新当然不全是为了方便。

大多数人只是还无缘领教“媳妇熬成婆”之后的威风罢了。

凭心而论,中国互联网的门户之私还少吗?

下载一个应用就奉送全家桶早就是新常态,杀毒软件经常“无意”干掉别家的程序,淘宝、天猫的微信转发要用口令,阿里舍弃方便的微信不用,非要开发来往(虽然最后变成了点点虫)。

多少封闭假手开放之名,多少私欲藏身情怀背后!

中国O2O为什么遍地开花?

如今常有懒人经济的痛点被发掘出来,加以互联网改造,升华出吓人的商业模式,例如各种数不清的上门服务,很多创业者发现了这些看来特别不互联网的消费场景。

说它们与互联网格格不入是因为:

1、全是劳动密集型的人力结构,而不是互联网的知识密集型;

2、不讲效费比,简单粗暴,单纯的拼规模,拼补贴;

3、业态很苦逼,还要秀科技感和技术含量;

4、流行传统服务业早上跳操、饭前自励、晚间反思那一套;

但O2O解决了中国商业模式的一个核心问题,即业务的快速上量。这对以GMV估值的创业公司特别贴心,所以前仆后继,长盛不衰。

中国真需要这么多上门服务吗?除了某些刚需消费场景,有多少是补贴烧出来的伪需求,平台、用户、投资人都心知肚明。

如果剥去华丽的外衣,大家都似曾相识,外卖不过是架构于互联网的大号丽华快餐,滴滴不过是超大号的出租车公司而已。

况且这些公司用小恩小惠积攒起来的人望其实相当脆弱,小学课本里的《曹刿论战》,鲁庄公吹牛说自己有恩于民,曹刿直言“小惠未遍,民弗从也。”马基雅维利也教导我们,“民固因小怨而怀忌,临大仇则惴惴。”

这点从今年6月交通部新政出台到10月各地新政落地,短短4个月之间滴滴因并购优步中国所造成的品牌异化,就可见一斑。

从长远看,那些因低价或免费膨胀起来的商业模式正在慢慢耗尽自己的生命力,它们急不可耐的寻求变现是规律使然。

事实上,克里斯•安德森曾经设想的4种免费模式都在瓦解:

1、直接交叉补贴,用一部分免费业务来推动另一部分收费服务,这种游戏免费,道具收费的模式也快玩不下去了;

2、三方市场,广告商付费而消费者免费,最典型的就是已然没落的互联网广告;

3、免费加收费,部分用户免费而另一部分收费,内容平台用的比较多,但也在向限免过渡,即通过尝鲜式免费来引导付费会员。

4、纯免费,即热心人半公益化的运营。射手网和字幕组的命运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一如射手网的公告里所说,“需要我们的时代结束了”,而字幕组还面临官司。

中国互联网的20年红利已然到顶,随着用户薅羊毛时代的结束和平台集中度的强化,互联网情怀将不可逆转的进入变现时代。

很多人乐见的中国互联网超越美国,准确的说是中国由消费驱动的互联网应用场景多于美国,导致中国互联网的经济比重快速增加。

美国没有那么多兴旺的O2O,因为人力成本太高,Uber在美国没那么多现金补贴,美国也没那么普遍的线下扫码支付场景,因为信用卡文化的发达程度是中国人无法想象的。

亚马逊快递一周能到就算谢天谢地,而中国电商拼次日达、当日达,京东甚至有3小时的极速达,相比“笨拙”的美国人,中国用户和互联网公司都快得根本停不下来。

谷歌所关注的那些黑科技,除了每次被拿出来敬畏一番,或者调侃一下百度,大多数人是不屑于身体力行的,除非有利于资本运作。中国互联网公司更关心那些与人互动的,能够即时切入消费场景的新玩意。

所以,直接后果是中国互联网经济比重在不断提高。

按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说法,2010年中国互联网经济的GDp比重只有3.3%,2013年达到4.4%,接近美国的6%。

而按清华大学、上海社科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多家机构联合出具的《G20国家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2015年中国互联网经济的GDp比重已达到6.9%,领先G20国家5.5%的平均水准。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本土繁荣也掩盖了一个真相。

阿里在全球电商交易额中达到26.6%是很振奋人心的,但除了亚马逊等顶级公司之外,其他45.2%的份额大多掌握在美国公司手中,其中90%是B2B模式,而不是淘宝传承eBay的C2C模式。按个体而论,阿里鹤立鸡群,按国别而论,美国是占绝对优势的。或者换个说法,美国电商产业的格局比中国更有活力,更健康。

此外中国与美国公司的市值差距在扩大而不是缩小,从2014年的2倍拉大到2016年的3.4倍差距。

仅从互联网普及率上看,中国目前52.2%的普及率在G20国家中仍属中下游水平,但增量空间主要是四五线城市和农村,一二线城市的红利已经基本透支。

所以有人又做恕词,以为互联网不会产生垄断,仍有很多机会,就像当年新浪搜狐如泰山北斗时没人想到会有BAT一样。但事实是最近几年颠覆创新已经非常少见,多的只是脸萌、足记这种应用层面的流星,偶有高估值的巨无霸如滴滴,其实也在BAT的卵翼之下。

真的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情怀逝去之后的红利收割了。

中国互联网财富观其实就是两种道路:

要么习微信、支付宝、滴滴之故伎,当规模效应不再需要免费或补贴等口号做背书时,就坚定的躺着赚钱;

要么走直播、分答式的道路,鼓励甚至煽动参与者从暴红的流量中玩命变现,大家怀着不知哪天“天上就不掉馅饼”的危机感,实践着法王路易十五的名言,“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总之,当猪身上不产羊毛时,一切还是那句市井名言,全是套路。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阿里开始盯上线下超市!21.5亿收购三江购物32%股权下一篇:孙陶然:不赚小钱幻想赚大钱,是创业者最常犯错误TAG: 中国互联网 互联网

七夕特供:盘点中国互联网十大“爱情事故”

七夕特供:戏说互联网十大“爱情事故”

来源于:投资潮

互联网的“爱情世界”总是无比精彩。这些年来,互联网大佬们一会儿忙着“秀恩爱”,一会儿忙着“掐架”,昨天还是合作伙伴,今天转眼就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今天还在你死我活的较量,明天就“把酒言欢,共创美好未来”了,说到底不过是为了“利益”二字。投资潮为您戏说互联网近些年来的十大“爱情事故”。

一、阿里新浪热恋,阿Q之战硝烟渐起

2013年8月1日,马云携高管造访新浪,站台做秀,为“微博淘宝版”的推出赚足了眼球。这是自阿里入股新浪后,双方首次高调“秀恩爱”。这一场恩爱背后,是阿里和微信毅然决然的分手,就在前一天,阿里巴巴刚刚发出通知,“为了保障消费者的用户感受和控制交易风险,我们暂时停止了与微信相关的应用在服务市场的订购。”

意思就是,将屏蔽一切调用淘宝数据接口的微信应用,一如当年阿里屏蔽百度对淘宝数据的自动抓取。一场阿里+新浪微博VS腾讯微信的大战的硝烟渐起。

回想微信发展之初,一众淘宝客嗅觉灵敏,快速转移阵地瞄准微信,做公众号、刷朋友圈,“微信逛”、“口袋通”等帮卖家做微信营销的账号也做得不亦乐乎,还有初具规模的拿到了投资。彼时,淘宝虽然没有公开宣布与微信合作,但是也心照不宣。没想到此一时彼一时也,一夜之间淘宝与微信划清界限,让这些瞄准微信生意经的人都不由捶胸顿足。

投资潮点评:作为一名网购“剁手族”和微信的用户,笔者多么希望淘宝和微信能够“好基友,一被子”,可惜这只能是个美好的幻想。无论是阿里还是微信都希望独自吃下社交加电商这块巨大的蛋糕,只是那边厢,马云、马化腾、马明哲才三马同槽跨界卖保险,共同掘金互联网金融;这边厢,两马又切断联系,毅然决裂。只能概叹,不是我不明白,巨头的感情世界变化太快。

另外,友情提醒一下在巨头之间穿梭奔忙的创业者,“创业须谨慎,小心被误伤”,巨头之间的战争往往一触即发,小心被误伤甚至不幸“身亡”。

二、小米“言而无信”,魅族“怒斥无底线哥想拍死你”

刚过去的七月最后一天真是个神奇的日子,就在阿里巴巴与微信决裂的同一天,小米公司发布了799元瞄准低端市场的“红米”。消息一出,魅族创始人黄章发表了标题为“致论坛喜欢讨论凤姐芙蓉姐姐红米小米的同学”的帖子,其中将小米、红米比作凤姐、芙蓉姐姐一流,暗讽其“无节操、无下限”,并建议讨论小米、红米的魅友远离魅族论坛。

说起来魅族与小米的恩怨纠葛则宛如一场狗血大剧般引人入胜。黄章与雷军,一个是草根创业者,自下而上,个性凛冽,对意见不合者常常破口大骂;一个精英,自上而下,面对媒体谈笑风生,应对得体——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却都因为对手机的狂热,他们的命运一度交叉,并在此间恩怨相继,混沌成局。

而早在2011年8月19日,也就是在小米手机发布会三天之后,黄章曾在魅族社区上发帖说:

“我并不怕他,只是恶心他。曾经以天使投资人身份利用高新区领导关系接触我套取魅族的商业秘密。从整体理念到手机如何做为何这样做,开发流程到供应商选择,生产和销售,公司状况和计划到核心人员介绍和接触及财务报表…在他一次次的诚意和领导好心敦促下我完全被进了圈套。所以请不要在此谈论他们,还我清静。拜托”

此言一出,四座哗然,明眼人一看即知直指雷军。而之后有网友发现,雷军新浪微博里,一年之前盛赞魅族手机的两条微博,已令人费解地悄然删去。

投资潮点评:曾经的惺惺相惜,到后来的怨怼丛生,是谁背叛了谁?也许我们这些局外人无法看清。但,竞争从来就是残酷的,也不会同情任何人。小米手机的咄咄逼人,已经把国内包括魅族在内的品牌,逼到了角落,是生是死,或许就在今朝!

三、360阿里百度竞购91无线,最终百度吐血抱得美人归

7月16日,网龙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百度已就网龙向百度出售其持有的91无线全部股权订立备忘录,百度将出资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已发行的全部股本。消息传出,业界轰动,要知道91无线半年前的估值仅3.5亿美元。

早在今年二月,网龙就传出分拆91无线上市的消息,预计将以介绍的形式上市。上市前期91无线引入了最后一轮战略投资者李泽楷等人。之后其CEO胡泽民接受采访表示,李泽楷等人的相关资源有助于网龙在香港上市。至此为止,91无线表面看上去似乎是奔着上市一往无前,没想到进入五月,却流传出阿里巴巴与91无线的绯闻。

这一说法发酵了许久之后,最后将91无线收入囊中的竟然是百度!甚至有消息人士透露,就在网龙发布与百度达成收购意向的最后一分钟,阿里巴巴还在继续与网龙高层接触。

可以这样形容3BAT分别在这场逐鹿中扮演的角色:360是搅局者,阿里巴巴是抬价者,百度是真买家,腾讯是打酱油的。

投资潮点评:百度是不得已而为之,主要原因是其布局移动互联网较晚,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因此不得不通过高价并购试图挽回落后局面。目前来看,这19亿美元的聘礼花的值不值还要看91无线能不能给百度生个可心可意的大胖儿子了!

四、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淘宝与百度再次携手

2013年5月,有人发现在百度上搜索某些关键词会有链接指向淘宝,不仅仅如此,淘宝还在百度投入了竞价,比如搜索蘑菇街时,第一条就是淘宝的竞价。大家是否还清晰地记得,在2008年,马云做了一个十分艰难的决定,那就是淘宝在robots.txt协议中全面屏蔽百度蜘蛛,时隔五年之后的2013年,淘宝和百度再次合作。

当年淘宝屏蔽百度的理由是:杜绝不法商家利用竞价排名、搜索优化等手段骗取消费者信任,并对优秀卖家进行鼓励。而带来的直接受益却是很明显的,淘宝系内广告产品的全面繁荣:直通车、钻展,聚划算等,淘宝作为平台的收益连年攀升,财报喜人。可以说,淘宝的屏蔽策略为打造平台的赢利生态和控制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屏蔽百度蜘蛛对淘宝发展是很成功的。

投资潮点评:这一次淘宝与百度从仇人变情人和上一次情人变仇人,深层次的原因只有一个,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利益是永恒的。

五、一家好女百家求:四巨头争买搜狗

从今年年初开始,关于搜狗的绯闻就开始满天飞。一会儿是要独立上市,一会儿是要卖给腾讯,一会儿是王小川要卸任,一会儿是360要高价买狗……不一而足,直闹到半年过去了,王小川还是王小川,张朝阳还是张朝阳,我们这些局外看客不禁要问:“这狗到底是卖还是不卖,您老倒是给个准信啊!”

在中国互联网的江湖中,搜狗一直是一个微妙的存在,甚至可以说是个“结构性变量”——因为他地处百度,腾讯,阿里和360这几个势力之间。

论搜索,对于百度和360来说,搜狗的搜索技术,运营体系和其10%左右的搜索份额,其实是至关重要的产业变量。如果百度收编了搜狗,那么360就成了孤军,但如果360与搜狗联合起来,整合较好的状况估计能砍下30%以上的搜索市场份额,那么百度的垄断将被打破。论浏览器,虽然搜狗浏览器一直被360压制,但是依旧是市场上非常重要的力量,对于腾讯来说,搜狗的浏览器是可以用来牵扯住360核心收入的关键棋子之一。而除此之外,搜狗还具有搜狗输入法这个用户量巨大,并且充满了变量的应用。

所以也无怪乎互联网大佬们频频对搜狗抛媚眼,可惜对这些抛来的橄榄枝王小川却好似是混当没看见,张朝阳这只老狐狸则是言辞间模棱两可,频频说出些引人猜测的话语,却不急着表态,绕了半年多,搜狗已然是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可能谋求独立上市,可能委身一家巨头。

投资潮点评:最近的传闻是360给出了16亿美元的估值,希望能拿到搜狗的控股权。对于搜狗来说360可谓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追求者了,他一路追寻着搜狗的脚步,不断地表示忠心。俗话说,烈女怕缠郎,也许最后搜狗真的会嫁入360。

六、pps百度情投意合,pptv恨嫁阿里

2013年3月,爱奇艺通过百度3.7亿美元将ppS并到爱奇艺旗下,随后高调宣传,他们在一起了。正如业界此前所猜测,以网页版正版影视剧内容见长的爱奇艺,试图通过收购来弥补自己在网络电视直播和视频客户端领域的不足,为未来独立IpO增加筹码。

与ppS的资源整合可以加强爱奇艺的竞争力,使两者的用户时长和移动用户量均达到行业第一,已经对排名第一的优酷土豆(NYSE:YOKU)带来直接的冲击,随时准备冲击上市是爱奇艺的必然选择。若爱奇艺IpO大获成功,将对百度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方面是郎情妾意,结合后一起携手努力奔向美好未来,而另一边的ppTV则是恨嫁之心昭然若揭。既ppS与爱奇艺永结同心后,业内就关心起ppTV的婚嫁问题了,先后传出与搜狐,阿里,苏宁易购以及神秘买家的绯闻,目前看来搜狐张朝阳已经暗示退出角逐,苏宁易购涉水视频也不很现实,至于神秘买家则更不靠谱,传闻中最有鼻子有眼的当属阿里。而7月13日午间,ppTV网络电视CEO陶闯在新浪微博公开否认与阿里巴巴签订收购协议。于是,这一池水又被搅混了。

投资潮点评:ppTV到底花落谁家,据说在8月底前将水落石出,那我们暂时先拭目以待吧!

七、相逢一笑泯恩仇:360与小米

犹记得,去年5月在360发布要做特供机的消息后,周鸿祎在微博上舌战雷军等人。360特供机的营销声势之浩大,逼得小米先后推出青春版、开放购买等活动打防御战。经此一役,周鸿祎与雷军可谓是彻底变成冤家,而在2013年1月,传说360董事长周鸿祎找到金山董事长雷军,说一起“喝茶”,还有照片流出。虽然后来遭否认,但也可以看做周鸿祎示好雷军的一个信号。

说到雷军与周鸿祎的恩怨,要说到1995年,当时周鸿祎还是方正的一名小工程师时,雷军已经是金山的高管了,于是,仰慕之情油然而生。随后,同时湖北人的周鸿祎与雷军结成了好友,经常一起去看电影和滑冰。

虽然在此后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两人为了各自公司的利益摩擦频频,但是老乡加旧友的身份会让他们的关系并不仅仅是竞争对手那么简单。

投资潮点评:一旦不存在了直接的利益冲突,360与小米也就出现和合作的种种可能。看最近老周又是为雷军抬轿子,放话说:“如果他专注于米聊就没微信什么事儿了”,又是传出360要与小米联手合作的新闻等等动作,想要与雷军重归于好的心念真是地球人都看明白了。

八、从相杀到相爱的优酷土豆

如果说中国互联网史上最令人大跌眼镜的反转剧,当属优酷土豆的48小时合并案了。不光是让我们这些看客被吓了一跳,更是连内部员工都手足无措。在两家公司的员工意识里,土豆、优酷是死嗑到底的敌人,一夜睡醒之后,就要变成同事?尤其以两家的公关部员工最为难堪,本来是互相打口水战的对手,一朝之间成了同一战壕的战友,面面相觑,几多尴尬……

而通过这一次合并,优酷土豆稳稳坐上了视频行业老大的位子,让其后的搜狐视频,百度爱奇艺等追赶者望尘莫及。只是当初的两家公司合并,在一年半之后,变成了优酷势头强劲,土豆声音渐弱。近期来传出的优酷土豆集团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土豆网首席战略官于洲将于近期离职的传闻也是这一现状的如实反映。自优酷土豆合并以来,土豆网高管几乎所剩无几,CEO王微、 COO王祥云都相继离职,如果于洲离职则意味着土豆网昔日高管已全部出走。

投资潮点评:2012年8月23号优酷土豆正式合并,在即将迎来结婚一周年之际,古永锵这个当家人是不是能左手优酷,右手土豆坐稳这个得来不易的头把交椅呢?

九、UC的纠结:情人的情人是敌人

金山软件前不久公布消息称,6月23日金山软件和腾讯两家公司分别与金山网络达成股份认购协议,二者将斥资5220万美元认购金山网络的B系列优先股,交易完成后,腾讯成为金山网络仅次于金山软件的第二大股东。

同时,雷军又是UC优视的天使投资人和主要股东。这样一来,UC,腾讯,金山之间以雷军为纽带紧紧的连接起来。但是,在2011年11月UC优视曾正式宣布将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腾讯。

注意到这一点的俞永福曾对媒体表示,在UC优视与腾讯的斗争中,如果雷军不站在UC这一边,那么将“得罪UC所有的人”。

投资潮点评:这手心也是肉手背也是肉,左也是大股东右也是大股东,雷军想要都不得罪确实不容易。不过“雷布斯”一向以举止得体,长袖善舞而闻名,相信这点小case应该还难不倒他。

十、“基”情四射的3Q大战

2011年11月3日傍晚6点,腾讯公开信宣称,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倡导必须卸载360软件才可登陆QQ,这是360与腾讯一系列争执中,腾讯方面迄今为止最激烈的行动。

如果说以把普通用户卷入战争的规模来算的话,3Q大战无疑是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场互联网战争。“艰难的决定”“二选一”“反360联盟”在那一段时间中,这些词进入了每一个中国网民视线,大家或兴致勃勃,或义愤填膺,或冷眼观火,但都或多或少的参与到了这场大战中。时至今日,提起来3Q大战大家都会问一句,你那时二选一选的是谁?

投资潮点评:事后关于这场战争的开始原因,进行过程,胜负得失都有人分析,而其中最令人捧腹的则是一套恶搞的基友漫画,毕竟,相爱相杀什么的最萌了嘛~你们懂得!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李开复:创业无奇迹 放弃成为下一个马化腾的想法下一篇:几大银行成立“打阿里指挥部”TAG: 互联网 七夕

信息转载自网络,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整合营销培训http://www.shuziyingxiao.net/wlyx/zhyx/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62473927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